湛臨儀器小科普
光照強度≠黑板溫度信號
拆解Q-SUN氙燈箱的控制回路
在材料耐候性評估中,有些新接觸老化測試的工程師有這類疑問:“氙燈老化箱的光照強度與黑板傳感器(黑板溫度計)的信號數據有關嗎?”
湛臨儀器首先宣布結論:不是。
在Q-SUN氙燈老化試驗箱中,光照強度與黑板溫度(BPT/BST)由兩套彼此獨立的測量與控制回路負責——前者由輻照度傳感器閉環控制,后者由黑板溫度計閉環控制熱環境。
為什么光和溫度
要分開"控制"?
在加速老化測試中,將“光”和“溫度”分開控制更為科學。材料的光化學反應主要由光譜組成與輻照劑量驅動,而熱氧化與熱老化則取決于溫度水平與熱史;把兩者獨立設定與閉環控制,才能更清晰地識別失效機理、避免變量耦合帶來的判斷偏差。
與此同時,行業與國家標準通常會同時規定光強控制點及黑板溫度的類型/設定值,只有按標準分別控制,測試結果才能與歷史數據和跨實驗室數據保持可比與可追溯。
當然,在黑板溫度之外,同步管控艙內空氣溫度(CAT)與相對濕度(RH),并按需疊加噴水/冷凝等水分程序,有助于把“光-熱-濕”三要素穩定在目標窗口內,提升試驗過程的穩健性與復現性。
兩套控制回路
光與溫,各司其職
首先,光照強度=輻照度閉環(不是黑板信號)
Q-SUN 采用專用輻照度傳感器,在目標波段(如 340 nm、420 nm 或 TUV 300–400 nm)實時采樣光強,并自動調節燈功率,把光強穩穩鎖在設定值(如 0.35 W/m²/nm@340 nm 等)。
也就是說,你在觸控界面設置的“光強值”,由光學傳感器閉環維持;黑板溫度計不參與光強閉環。
其次,黑板溫度=表面溫度代表值(獨立溫控回路)
黑板溫度計反映樣品在強光下趨于最高的表面溫度趨勢,設備據此調節熱平衡以維持 BPT/BST 設定。所以,黑板溫度計用于溫度控制,而非光強控制;它與輻照度傳感器是兩種不同的計量裝置。
BPT vs. BST
黑板的"關鍵差別"
定義與原理方面,BPT/BP屬于未絕緣黑板:背面不絕熱,易與艙內空氣換熱;升降溫快。而BST/IBP屬于絕緣黑板/黑標準:背面加絕熱層,更“保溫”;更接近樣品表面最高溫趨勢。
在同等條件下,BST 讀數通常高于 BPT(工程中常見高出數℃至十多℃,受風速、裝載量、光強、艙溫影響)。而BPT 對氣流/散熱更敏感、響應更快;BST 熱慣量大、峰值更高。
在常見國際標準中,ASTM路線多用 BPT,ISO路線多用 BST/IBP;所以兩者不可直接互比或簡單換算。不過一般來說,薄片/高導熱/金屬基材、背面易散熱的樣品優先 BPT。而厚片/絕緣/3D 結構、背面不易散熱的樣品則可以優先 BST/IBP。
Q-SUN氙燈試驗箱
如何穩住"光/溫/濕"
1. 光強閉環
Q-SUN 氙燈試驗箱在所選控制點(如 340 nm、420 nm 或 TUV 300–400 nm)由輻照度傳感器實時采樣光強,并自動調節燈功率,使輻照度穩定在設定值。這樣可消除燈衰、濾光變化等因素帶來的漂移,確保不同批次、不同實驗間的光照劑量一致可比。
2. 溫度閉環
Q-SUN氙燈試驗箱以黑板溫度計(BPT 或 BST)的讀數作為反饋量,動態調節熱平衡以維持目標黑板溫度;對于部分方法或循環,還可同時控制艙內空氣溫度(CAT),在黑板溫度之外進一步穩定整體熱場,使樣品處于更可復現實驗條件下。
3. 濕度與水分
按標準或方法要求,可啟用相對濕度(RH)控制,并疊加噴水、冷凝等水分程序,在實驗室內構建更接近戶外的“光-熱-濕-水”耦合環境。這有助于揭示材料在真實氣候下可能出現的失效模式。
4. 數據追溯
Q-SUN氙燈試驗箱的系統可對關鍵環境量(如光強、黑板溫度、CAT、RH 以及時間/循環程序)進行在線記錄與導出,便于質量審查、方法復核與跨實驗室比對;同時也為異常分析與長期趨勢評估提供可追溯的數據基礎。
Q-SUN氙燈試驗箱
設備特點一覽
Q-SUN 系列氙燈試驗箱
· 全光譜太陽模擬:覆蓋 UV–可見–近紅外,貼近自然日光分布。
· 輻照度閉環:340/420/TUV 控制點可選,自動穩態控制,降低燈衰與濾光變化帶來的漂移。
· 雙黑板選件:支持BPT未絕緣黑板與 BST/IBP絕緣黑板,順應ASTM/ISO等不同標準路線。
· 多要素同步:可同步控制黑板溫度、艙內空氣溫度(CAT)與相對濕度(RH),并支持噴水/冷凝等水分程序。
· 追溯與合規:關鍵參數實時記錄,便于質量體系審核與跨實驗室對比。
· 多型號覆蓋:臺式與落地式機型可選,滿足研發驗證、小批量配方篩選到量產質控的不同場景。